常識科
一. 課程特色
常識科整合個人、社會及人文教育、科學教育與科技教育,讓學生將不同領域的知識、能力、價值觀和態度結合起來進行學習。
課程設計著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,鼓勵學生透過「從做中學習」,進行科學實驗、產品設計等手腦並用的活動,從而激發創造力和探知能力。
透過戶外參觀、實地考察、專題研習等多元學習活動,讓學生豐富學習經歷,拓寬視野,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。
重視學生情意發展,培養對社會、國家和世界的歸屬感,並成為理性和負責任的公民。
將科學、科技、工程、藝術和數學(STEAM)的元素融入教學,例如進行編程專案、科學實驗等,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鼓勵學生透過課前預習、課後閱讀、利用電子學習平台等方式,建立自主學習的習慣,培養「學會學習」的能力。
通過討論時事、認識國家發展等,加強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,並培養他們貢獻國家和世界的責任感。
課程內容涵蓋環境保護,鼓勵學生關心周遭環境,實踐綠色生活,培養愛護環境的態度。
二. 課程架構
常識科的課程架構是由多個互相連結的部分組合而成,當中包括:
下圖展示了知識、共通能力及價值觀和態度三者之間的關係:
常識科六個學習範疇內的核心學習元素能銜接個人、社會及人文教育、科學教育 與科技教育三個學習領域的學習內容。學校及教師宜同時參考個人、社會及人文 教育、科學教育和科技教育三個學習領域的課程指引。
三. 課程宗旨
常識科課程旨在協助學生能夠︰
課程發展議會就教育目標和學校課程宗旨,訂定七個學習宗旨,其 中掌握學科的基礎知識、共通能力的發展與正面價值觀的培養,都與常識科的課 程宗旨互相配合,息息相關。
四. 學習目標
期望學生能:
五.常識科課程架構的組成部分
六.學習範疇
學習範疇的作用是組織課程內容。常識科課程共有六個學習範疇,為學 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,以奠定科學教育、科技教育和個人、社會及 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知識基礎,漸次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與共通能力。 六個學習範疇包括:
共通能力
共通能力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基礎。通過不同科目或學習領域的學習 與教學,可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,這些能力還可以在不同的學習情況 應用。課程發展議會於 2001 年提倡九項共通能力,包括﹕溝通能力、運用資訊科技能力、運算能力、自我管理能力、研習能力、協作能力、批 判性思考、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,鼓勵學校課程切實推行。
共通能力的持續發展
建基課程的實踐經驗,九項共通能力可分成三組:基礎能力、思考能力、 個人及社交能力。教師可透過設計具意義的情境,讓學生能綜合及應用 共通能力。
七. 本學年關注事項
八. 教學資源方面
九. 本學年活動
全校性活動
(a)我係小小科學家比賽
(b)具STEM元素的創意製作
(c)「動手做」活動
(d) 校本科學科技獎勵計劃
(e) 國際學科評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