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科

中文科

(一)簡介

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的學習內容,包括閱讀、寫作、聆聽、說話、文學、中華文化、品德情意、思維、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的知識、能力、興趣、態度和習慣。

(二)課程宗旨

本校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配合整體教育方向,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,為學生終身學習、生活和日後工作打好基礎。本學習領域的課程宗旨為

  1.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、思維能力、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; 
  2.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、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; 
  3. 培養審美情趣,陶冶性情; 
  4. 培養品德,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; 
  5. 體認中華文化,培養對國家、民族的感情。

(三)課程目標

配合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宗旨,本校在基礎教育階段要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:

(四)課程特色

  1. 重視語文素養

本校中國語文課程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為核心,強調讀、寫、聽、說四大能力的均衡發展,並融合文學、文化、品德情意、思維及語文自學等九大學習範疇。課程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經典篇章,積累語料,培養語感,並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,深化對語言文字之美的感受與運用能力。

  1. 混成學習模式

本校積極推動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的結合,善用電子學習平台、多媒體資源及網上自學工具,以混成學習教學模式實踐寫作及説話教學,實現課內外無縫接軌的混成學習模式。學生可依個人進度與興趣進行自主學習,使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水平大大提升,提升學與教效能。

  1. 多元化校本課程

本校發展出具校本特色的語文課程,包括:

  • 跨課程閱讀與語文學習:結合其他學科,拓展語文應用情境。
  • 建立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和策略:校本補充練習冊乃本校中文科老師配合學生興趣及能力之作,加入配合自主學習需要的教學材料二維碼連結,並加入閱讀策略元素,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。
  • 專題研習與全方位學習:校本中文單元教學及專題研習,配合中華文化及品德情意的培養,提高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和研習能力。
  • 照顧學習多樣性:採用全班資優模式分層教學、協作學習、個別輔導等策略,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獲得適切支援。
  1. 文學及文化課程

本校課程重視文學與文化的薰陶,制定校本文學教材,讓學生誦讀古典詩文及現代優秀作品,並根據教育局所制定的「建議篇章」系統性地引入文言經典,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反思能力。

  1. 幼小銜接

針對小一新生,課程設計以生活化、趣味化為主,透過唱兒歌、講故事、互動遊戲等方式,逐步建立學生的語文基礎與學習習慣。寫字教學強調「口唱書空」、「分組寫字」等策略,避免機械式抄寫,並適度調整評估要求,幫助學生順利過渡至小學階段。

(五)本校校內語言政策

普通話的語言學習重視實踐,為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,因此,本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,為學生營造豐富的普通話學習環境,提供更多實踐普通話的機會,為學生打好語言基礎。

(六)恆常中文學習活動及培訓

因應學生的學習需求,本校於正規課堂之外,特別規劃了多項抽離式課程,提供更具彈性與針對性的學習機會。其中,中文科開設了豐富多元的資優課程,課程旨在發掘學生潛能,鼓勵他們發展專長,展現優秀的語文能力與創造力。另外,本校鼓勵學生參與不同校內外比賽,包括寫作、朗誦、演講、書法等。

  • 資優課程
  • 二年級:熊貓小博士
  • 四年級:小思人種籽計劃、故事遊學園、中文辯論隊
  • 五年級:小作家種子計劃、故事遊學園、中文辯論隊
  • 六年級:星光小記者、中文辯論隊


  • 學習小組
  • 一年級:中文學習小組、中文八達通
  • 二年級:中文八達通
  • 三年級:中文八達通
  • 四年級:中文學習小組


  • 校內外比賽
  • 中文寫作比賽
  • 中文硬筆書法比賽
  • 校際粵語及普通話比賽
  • 中國語文菁英計劃
  • 學生作家培育計劃
  • 大埔三育中學中文現場寫作比賽